首页 > 时政 > 特别策划 正文

塞上大地涌新潮

——宁夏奋力打好投资消费稳定增长攻坚战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2025年第16期 作者:本刊记者 李 旭 韩春波 汪亚飞 发布时间: 2025-08-19 | 打印 | 字号:TT

屏幕截图 2025-08-19 105528.png

宁夏宁羴源牛羊肉有限公司的直播销售现场。 韩春波/摄

  贺兰山麓,战鼓频催;黄河两岸,东风劲吹。2025年以来,宁夏以决战之姿擂响奋进鼓点,一场声势浩大的“投资消费稳定增长攻坚战”在塞上大地全面铺开。

  近日,自治区“奋力打好投资消费稳定增长攻坚战”采访团先后走进银川、石嘴山、吴忠3市的8个县(市、区)、13个采访点进行集中采访。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机械轰鸣、城乡消费场景焕新升级、惠企惠民政策精准滴灌,各地全力以赴抓项目、促消费、优环境、保畅通,激发了产业升级与消费回暖的澎湃动能。

  多元创新,拓宽特色农产品消费边界

  凌晨3时,杞里香枸杞健康产业园依然灯火通明。40余名主播组成的“红色战队”24小时接力推介,将宁夏的“红宝”枸杞及各种枸杞产品通过抖音、淘宝、京东等平台推向全国。屏幕闪烁间,订单纷至沓来——日均销售额稳定在200万—300万元,高峰期单日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百里之外的宁夏宁羴源牛羊肉有限公司的直播间,“刚屠宰的宁夏滩羊,现场切割,冷链直发”的吆喝声同样穿透屏幕,创下旺季单日销售1700只羊的奇迹。“互联网+滩羊”模式让该企业2024年的销售额达1.8亿元,并连续3年稳居抖音羊肉爆款榜首位。

  作为宁夏特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这两家企业从700元创业资金和家庭牧场起步,成长为自治区级产业龙头,其崛起验证了一个逻辑:全时全域的布局为宁夏特色农产品插上了数字翅膀,能突破时空限制,成为消费者指尖可及的美好生活,从而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开辟出一条消费增长与产业升级的融合之路。

  消费端的旺盛需求倒逼后端供应链的数智变革。今年初,宁夏杞里香枸杞有限责任公司投入1000多万元实施智能化改造,机械臂矩阵替代传统流水线,使供应链响应速度提升了30%,实现“下单即发”的高效履约。

  宁夏宁羴源牛羊肉有限公司不仅建成了1330平方米、存储能力达1100吨的智能冷链中心,还用冷链直发破解了生鲜产品不易保存的难题,羊肉真空包装经8小时冷冻后,搭乘飞机72小时内直达全国各地。企业自主创新的“追溯系统”让消费者扫码即可了解滩羊的年龄、饲料、检疫等信息,以品质的透明化带来消费者信任的升级。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宁夏杞里香枸杞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丁蓓雯说。秉持“枸杞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要成为年轻人的健康新宠”的理念,企业每年都推出众多新品,将枸杞与花草茶、坚果巧妙搭配,打造出“养生盲盒”;开发枸杞原浆气泡水、枸杞糕点等即食产品,30毫升的枸杞原浆小袋包装产品适配职场通勤场景,上市后迅速成为电商平台的爆款。产品与服务的持续迭代创新不仅稳固了年轻消费群体,也拓宽了枸杞产品的消费边界,让传统枸杞产业焕发出新活力。

  创新的确能颠覆传统。在宁羴源智能牧场的恒温车间里吃着“定制营养餐”长大的滩羊,能够被精细分割成8大系列112个单品,最高售价每斤近百元。“养殖环节添加了枸杞和长枣的饲料配方让羊肉的膻味减轻、肉质更鲜。”宁夏宁羴源牛羊肉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纯玲说。

  当杞里香的智能分拣线昼夜运转,当宁羴源的冷链车穿越晨昏,我们欣喜地看到,数字经济的清流汇入塞上大地的特色产业沃土,本土企业以品质为先、创新为要,已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

  政策引领,激活消费市场一池春水

  塞上江南,绿意盎然。宁夏的大街小巷,悬挂绿色号牌的新能源汽车日益增多,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一场由政策引领、消费升级共同驱动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热潮,正在为宁夏消费市场注入蓬勃生机。

  2025年以来,宁夏全力推动“两新”加力扩围政策落实落地,并将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等补贴申请纳入“高效办成一件事”,实现“一网通办”“一键直达”,补贴审核和资金兑付时间压缩50%。

  政策暖风迅速转化为市场暖流。宁夏多地新能源汽车销售门店客流激增,试驾预约排起长队。“我们公司积极落实国家汽车报废、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叠加宁夏及贺兰县地方购车补贴、比亚迪厂家与经销商优惠等多种补贴政策,形成多级让利体系。今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新车1888台,销售额达2.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和35%。”宁夏银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刘海建说。

  消费者王先生表示,现在充电方便,政府补贴又实在,算下来比燃油车更划算,驾驶体验也更安静舒适,换新能源车是大势所趋。

  据了解,自治区商务厅推动“有旧车换新、无旧车购新”政策全覆盖,今年上半年全区汽车以旧换新累计申请2.8万辆,直接带动汽车消费43亿元,销售额同比增长20.9%。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强劲势头不仅直接拉动大宗消费,更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为宁夏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持久动能。

  同样火爆的还有家电消费市场。在吴忠市信邦电器有限公司家电卖场,前来选购家电的顾客、咨询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市民络绎不绝。热度的背后,是政策红利的精准释放。该公司将补贴范围扩展至17类常用家电及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3类数码产品,并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让惠民信息无死角触达。今年上半年,信邦电器以旧换新家电销量达1.49万台,直接拉动销售额突破6000万元,同比大幅攀升90.3%。

  “以旧换新”不仅换来了千家万户的品质生活,更换出了消费市场的新活力。今年上半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9.63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8位,为近4年同期最高水平。

屏幕截图 2025-08-19 105623.png

从高空俯瞰宁夏星海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石嘴山市100万千瓦光伏发电复合项目,万千深蓝色光伏板汇成“能源之海”。 王晓龙/摄

  投资发力,拉动工业经济量质齐升

  投资作为宏观经济运行的“三驾马车”之一,是推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的核心引擎。2025年初,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奋力打好投资消费稳定增长攻坚战行动方案》,为宁夏锚定了发展目标: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总量超2400亿元。仅上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3%,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五,连续5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亮眼成绩的背后,是一场场“技术升级”与“绿色转型”的加速推进。

  在银川市西夏区中关村双创园,宁夏超导泛高温超导硅单晶生长设备制造及高品质硅晶体生产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繁忙,单晶车间的钢结构安装正在烈日下紧张进行。

  项目总工程师吴学军介绍,该项目总投资超百亿元,分三期建设,预计2030年完工。一期投资30亿元,今年3月已开工,建设设备制造车间、拉晶车间等,投产后可年产4万吨高品质单晶硅及600台高温超导光伏级单晶硅生长设备;二期将投资30亿元,建设年产200台高温超导半导体级单晶硅生长设备制造、1万吨高品质半导体级硅晶体生长、切片项目;三期再投资40亿元,建设高品质半导体级抛光片、退火片项目。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105亿元,带动就业3000人,为我国实现半导体材料自主可控提供关键支撑。

  走进宁夏日盛高新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7亿元建设的废盐综合利用升级改造及循环化产业链扩链延链项目现场,记者见证了废盐碱渣“点石成金”的奇迹。

  “依靠43项自有专利技术,废盐碱渣最终能转化为40万吨烧碱、10万吨ADC发泡剂和8.7万吨水合肼。项目计划2026年6月建成,建成后年可消化60万吨废盐碱渣,投产后预计新增产值30亿—5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500个。”公司副总经理李红宾介绍。这种“环保压力变产业动力”的突破,形成了“固废处理—产品升级—市场扩容”的正向循环,将有力驱动区域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绿色、稳定的新动能。

  板上发电忙、板下生态兴,是宁夏星海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打造的石嘴山市100万千瓦光伏发电复合项目的真实写照。该项目于今年3月开工建设,仅用4个月就实现了倒送电并网,跑出了项目建设“加速度”。

  作为石嘴山市迄今规模最大的单体光伏项目,项目总投资33.8亿元,占地2.51万亩,规划建设容量为交流侧1000MW、直流侧1183MWp,建设209个子阵。项目配套新建了一座220kV升压站,一条17.45公里的送出线路及一座100MW/200MWh储能站。该项目遵循自治区“林光互补”“草光互补”规范,创新采用“光伏+生态”草光一体复合建设模式,按照“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修复”理念,实现“增绿、增能、增效、降碳、降本”的“三增两降”综合成效。

  “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发绿电18亿千瓦时,年压减火电燃煤消费量59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50万吨,将助力石嘴山市能源结构优化与低碳转型。”石嘴山市矿业集团总经理李守府介绍。

  这一项项拔地而起的工程,以钢筋铁骨承载起扩大有效投资的战略使命,以澎湃动能汇聚成打好投资消费稳定增长攻坚战的坚实底气,不仅夯实了当下经济的基石,更为塞上大地的未来铺展了无限可能,是宁夏向时代递交的铿锵答卷。

  责任编辑:李永红


>>><<<
【作者】:本刊记者 李 旭 韩春波 汪亚飞
【来源】:《共产党人》2025年第16期